“倡导农业新理念,积极推广适宜东台沿海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粮食品种,增加优质小麦、稻谷播种面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东台市粮食局转变服务方式,顺应粮食市场化发展的又一惠农举措。
去年以来,东台市粮食局坚持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动力”,围绕盐城市局提出的“六代”服务,即代供种、代检测、代烘干、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调优粮食品种结构,增加农民种粮收益,该局要求全市31个粮食购销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热情服务,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供粮食供求信息,运用现代媒体销售,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措施,既“富”了农民脑袋,也鼓起了农民“钱袋子”。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新理念成为农业增效新动能”为题,报道了东台扩大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转变农业新理念,优化农产品结构的做法。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市场需求推广优质品种的种植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农业生产已经由总量矛盾向结构性矛盾转变。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明确地告诉种粮农民,生产由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生产者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也不是政府相关部门说定什么价就什么价。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更优质安全,对环境没有损害的农产品。对此,东台市粮食局对新时期做好粮食“收储保供”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要求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将为农服务项目和内容向“两头延伸”,既往上游拓展,又向下游推进,按照盐城市局提出的“六代”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局领导主动参与全市“大农业”建设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在春季植树、夏秋熟作物收割秸秆“双禁”以及防汛、防台等方面到有关镇区督查,找准了坐标位置,提升了整体形象。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市、镇两级政府领导充分听取粮食部门的意见,全市围绕“瓜菜西扩、水稻东进”思路,优化种植业布局,在小麦、稻谷等大宗农产品品种上,以种植抗倒伏和抗病力强,口感好,市场上抢手的“淮粳”和“南粳9108”等优质品种为主。去年,全市共种植秋粮稻谷59.6万亩,农民除留足口粮外,在家门口就把余粮卖了,优质粳稻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南粳9108”品种每市斤比普通粳稻收购价高0.15元,仅这一品种全市种粮农民就增加收益3000多万元,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由于粮食部门心系农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政府也关心支持粮食企业的发展,去年该市政府从本级财政国家种粮大县奖补资金中拿出1500万元,用于粮食购销总公司城区中心粮库二期工程仓储扩建项目,使企业闲置了近四年20多亩规划建仓用地得以启动建设。此外,市财政部门还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170多万元,用于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去粮食库存形成的销售亏损,反哺了粮食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围绕消费需求推广适销对路的粮食品种
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消费进入结构转型期,粮食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如何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通过农业清洁生产等途径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该市粮食部门针对市场需求,及时向农民反馈市场供求信息,在去年秋播秋种期间,逐步扩大了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过去市场上用于制作蛋糕、饼干等专用面粉,通常是用进口小麦来加工,而去年该市不少镇区都种植了弱筋小麦。弶港镇种植小麦面积6万多亩,其中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占到了三分之一。
去年秋粮稻谷收割后,该市注重利用市、镇两级新闻单位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这一惠农政策,让农民了解稻谷托市收购政策、价格和质量标准,鼓励农民把晒干扬净的粮食卖给国家,为国家多售粮、售好粮,力争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及时发布小麦、大麦播种信息,重点宣传适宜沿海地区土壤条件,播种抗病力强、筋力高、色泽好的“扬麦15”、“扬麦16”等优质品种。针对农民群体白天在田间劳作的实际,局主要领导利用市广播电台开通的“政风热线”专栏早晚档节目,就粮食收购政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等对农民解疑释惑,收到了较好效果。通过及时发布粮食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种粮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农民普遍感到种粮还是有钱赚的,形成规模优势后不仅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还能发家致富。时堰、梁垛等镇有16名常年在外打工的中年农民,放弃了去上海、苏南打工的机会,选择了回乡种田,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普遍承包了二、三百亩粮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俗话说,卖得好,才能种得好。该市粮食局领导得到的体会是,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产品供给模式,首先得“会卖”粮食,确保好粮卖个好价钱。再用“卖得好”来引导农民“种得好”,粮食卖得好了,种就不成问题。
三、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围绕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巧打生态品牌
东台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拥有85公里黄金海岸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天然的区位和地理优势,对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基础条件,好气候才能长出好的小麦和稻谷。绿色优良品种生长需要好的气候,好的土壤,好的水肥。东台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产出好的粮食品种提供了优越条件。该市在近年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促进农业降本增效。
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中,该市注重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积极推行稻田综合养殖,发展“稻蟹、稻虾、稻鱼、稻鸭”共作模式,全市去年稻田养殖规模已发展到5000多亩,溱东、五烈已分别建成500亩以上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其它镇各建成1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全市已建成溱东国兴、弶港永丰林、唐洋富嘉等10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目前,该市稻田综合种养基地生产的生态好大米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地超市,每市斤大米达12.5元,销售价是普通大米的5倍。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引导农民种地使用农家肥,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
绿色生产方式已成为该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亮点。去年以来,该市粮食局正鼓励有条件的粮食购销企业流转土地,创办自己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他们力争在年内建成1-2个1000亩生态稻田种养示范园。(朱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