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夏收后,种粮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7-06-19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麦子早就卖出去了,1.2元/斤,这样的好收成近几年还是头一回。”时堰镇的老李站在田埂上一边看着机插秧,一边说。
  眼下,夏粮收购已经进入了尾声,大多数散户的卖粮钱也早已装进了腰包,只有一些大户还在观望着价格。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已是定数。近日,记者走近种粮大户、散户,和他们再次探讨种粮的那些事儿。
                      风调雨顺麦子量质齐升
  五烈镇四新村的老朱这几天蛮开心,就连抽的烟都升了档次。
  依旧清晰地记得去年夏收时老朱家的情景。2亩多麦子堆在堂屋墙角,用手触摸蛇皮袋,似乎还带着一点潮湿,老朱紧蹙的眉头在当时灰暗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刺眼,即使现在想起,依然让人觉着揪心。庄稼人,对粮食的情感深厚而朴实。从播种到收割,每一个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辛勤的点滴。收成不好,不仅仅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更代表着一年辛苦的白费。“今年大丰收呢!亩产保持在650斤左右,最关键的是今年麦子足够饱满,质量非常高,收购价也高,1.2元每斤的价格还有很多人都不卖呢!”老朱喜滋滋地说,除了留下一些自己吃,其余的在前几天看着收购价格合适已经都卖掉了,也算是补贴一点家用。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气候适宜,十分有利于粮食生长,加之田间管理到位,丰收已成定局。全市今年大小麦种植面积87.12万多亩,其中大麦7.47万亩,小麦79.65万亩。截至目前,7万多亩大麦全部收割进仓,近80万亩小麦已收割99%以上。“天气因素自古以来就在庄稼人的劳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负责人介绍,去年小麦收割季阴雨连连,造成不少倒伏、穗发芽的现象,麦子品质与往年相比着实显得低了些。
  事实上,用“价低卖难”来形容去年夏粮的收获情况一点不过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户告诉记者,“价低卖难”的情况不仅仅局限在散户,“即使在不少种粮大户中也并不鲜见,甚至有些外地来承包土地的老板见无利可图,很不负责任地跑了。”
  溱东镇周黄村的260亩连片土地上,刚刚收完麦子的种粮大户杨大平这几天又在忙着插秧,我们见着他的时候,裤管上还沾着新鲜的泥浆。他告诉我们,往年的“不丰收”,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通过种粮迅速获取暴利者的心理。“这几年土地租金的波动可以真切地告诉我们一些变化,刚刚流转土地的时候,每亩每年的租金在1000元左右,后来到800元,现在只有600元。”杨大平说,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官,历经低谷时期,淘汰了一些投机的工商资本,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对土地带着感情的人,“是认认真真想种好田的人。”而且,杨大平认为,上一轮小麦价格的触底也让年亩租金回归到正常水平,“让真正的种粮大户可以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量质齐升是不少种粮大户对今年夏收情况的概括。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让他们的坚持在今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产量高、品质高、效益高”老杨说,“虽然我的平均亩产跟去年差不多,但麦子的品质要比去年高多了,大部分小麦达到中等以上收购质量标准,容重达到二等以上的接近60%,病粒很少。”在说到收益时,老杨更是喜笑颜开,“1.2元每斤的价格现在市场上很难收到了!我知道的几个大户预计到7月中旬左右才会有动静。”
  事实上,今年夏粮大丰收,除了天气的因素外,还离不开市农委的积极应对。“就夏收前不久,我还参加了一天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老杨介绍,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课程,农委几乎没有断过,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定期召开,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技术,“从我流转土地到现在,种粮面积是一年比一年大,单产也几乎一年比一年高,效益那就更不用说了!”老杨感激地说,培训、指导和帮扶让他们这些曾经的“土老帽”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向着新型职业农民不断迈步。
                  信心十足未来前景可期
  “老婆子,赶紧把电动三轮车推来!我今天就要把麦子送到粮库去卖喽!”“来了来了!”6月15日一大早,五烈镇的王爹早早地起了床,张罗着准备卖粮。王爹一边麻利地将装满麦子的蛇皮袋码到车上,一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是难得的好收成!大丰收!”
  麦子质量好,价格自然高,好收成带来的好收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4亩田,收了2400斤麦。产量比去年可好多了,最重要是麦子的质量,绝对没话说!”王爹竖起了大拇指,一脸的乐呵。“国标三等小麦的收购价格为1.18元/斤,今年的麦子肯定不止这个等级。”王爹估摸着,自己的麦子质量起码在二等以上,以1.2元/斤的价格卖出应该不难,这才打算出手售粮。
  一路上,王爹回忆着前几年的麦子种植,产量、品质都远不如今年。“好在国家有收购保护价,我们农民才得到了保障,依然有信心每年坚持种下去。”王爹介绍,几乎每年他都将麦子送到库点,“钱多钱少对我们这种小户而言,其实不用计较太多,关键是能坚持把自己种的粮交给国家,用一点点心意来表示感恩。”王爹说,庄稼人最是朴实,这些年不是国家各项保障措施,“早就被天气给‘祸害’惨了!”
  在五烈库点,王爹的三轮车驶到了地秤上,掏出身份证和粮食收购系统“一卡通”,工作人员将卡一刷,相关信息就自动显示出来。随后,毛重、皮重等相关信息也一并录入。王爹介绍,从去年开始粮食收购就不再使用现金结算,而且过不了多久,这卖粮款就会及时打到“一卡通”上。“不打白条,不代扣代缴任何费用,对咱老百姓来说,越来越方便和公平了。”王爹说。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给农户种粮带来了信心,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种植技术和方法普及化,让农户们减去了更多不必要的后顾之忧。
  “说白了,粮食质量高,还愁卖不到好价钱吗?”说话的同是五烈镇的普通农户老张。老张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有个优点,就是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与一般的农户不同,老张在种粮上很有讲究,从整地、选种、播种到施肥、用药、管理,包括最后的收割和晾晒,老张慢慢积累着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一方面缘于市镇两级的农业部门经常送技下乡,在田头教学也是常事,另一方面则要感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老张说,他不喜欢固步自封,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没事在家时,经常上网查查农业种植相关资料,多看多读,把那些个新技能、新方法都牢记在心。
  今年,老张的麦子算得上是一等麦。“想要卖出好价钱,关键还看种粮人。”老张感慨,只要粮食种得好,还怕销售时没有话语权吗?
  连片的土地、机械化作业、统一的管理……相较于普通散户,种粮大户们在规模种植上占据更多优势,对未来的期望也愈加浓烈。
  安丰镇丰西村的种粮大户崔进国告诉记者,今年麦子的品质非常高,他打算观望一段时间再出售。360亩的麦子收割后,崔进国在家里的烘干设备上进行了烘干,随后便屯到了仓库。小崔告诉记者,由于去年麦子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所以今年高质量的麦子需求量非常大。他预测,过了夏天,麦子的价格应该还能再高一些,所以他打算再等一等。自动化的烘干设备,现代化的储藏空间,为小崔的“观望”提供了保证,这也是大户们区别于散户的一大优势。
  “从选择种粮那一刻起,我就对种粮充满着信心。”小崔透露,在去年的冲击下,一些种粮大户选择了放弃,有的选择种植大棚蔬菜,在小崔看来,对于土地经营、农业发展,还是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纵观种粮的这几年,有丰收也有减产,但总体的形势还是非常明朗。“规模种植是趋势,尽管天气我们不可控制,但是在技术、设施、机器等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钻研的还有很多。”对于种粮,小崔始终充满着憧憬。
                  粮食种植呼唤高效转型
  粮油面积调整政策的出台,对全市种粮大户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缺少了大量低效率散户‘边角料’的补充,在保持全市粮食总产能稳定的大要求下,大户们只有通过更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机器,才能让土地迸发出比以前更多的财富。”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种植大户们需要不断转变自身思路与做法,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才能实现各种生产高效农业要素的最优组合,走上一条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一套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业态更新、功能更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走访中,记者发现,现代化的机械装备、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这些要素似乎与每一个成功的规模种植大户都密不可分。用时堰镇种植大户老李的话来说,新时期,农民要改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要做新型职业农民,要走生态种植、高效设施农业的道路。
  那么,如何将高效落到实处?“精量播种”是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的小诀窍。什么是“精量播种”?就是用现代化的机械将小麦的种子按照栽培要求的合理数量、位置播入土壤,将播种、撒肥、开沟一次性完成。“这样每亩田都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密度,密度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目前最合理的播种密度在每亩播种小麦12斤左右,而很多散户总是会播种17—20斤,播种多了,过多的苗会导致养分不足,从而影响收成。”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粮食作物智能种植示范点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智能控制田间灌溉系统的完善也将为高效农业未来的发展锦上添花。园区负责人表示,园区今年投入400万元建设连栋温室大棚育秧中心。走进育秧大棚,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育秧盘上,秧苗嫩绿茁壮,技术人员正在精心管理。大棚内南面墙上,全部采用卡其色湿帘空调,北面墙上则是一排排风扇,棚内温度适宜。据介绍,秧苗长出三到四片叶子时,就可以移栽到大田了。相较于传统育秧,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成活率高、生长时间短、秧苗健壮、便于机插。“现在我们育的苗12—14天就可以下田,相比以前,缩短了十天左右。”园区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也成为不断萦绕在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负责人脑海中的构想。近年来,“农业+旅游”模式迅速发展,精心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带,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农家乐、农业采摘、民宿等休闲观光元素,可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的步伐。“我们今年引进了12个彩色稻品种,你看看,这是我们稻田画的构思图,以海春轩塔为原型。明年我们还将引进麦田画,将麦子和油菜搭配起来。”园区负责人拿着手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个细节。他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带旺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采摘,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此外,稻田钓龙虾比赛、抓鸭子比赛也在等待被提上日程,届时将通过奖励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光。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江苏省bet365网站是多少
主办单位:江苏省bet365网站是多少 承办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 电子信箱:yclsj666@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09042975号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